你好,我是忍冬。
疫情之后,大家可能都会有种说不出的焦虑。
忍冬有个朋友,他之前是在教培行业,疫情严重线下招生,然后“双减”出来后,他彻底失业。
不过这位朋友没有轻言放弃,他打算创业。
但是他最近跟我吐槽,钱很难赚。
不单单是我的朋友,现在很多人都在吐槽,钱难赚了。
大家都想赚钱,但发现韭菜不好割了。
其实很正常,因为环境在快速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想要打信息差已经不行了。
为什么之前能够赚钱,无非就三点,信息差、时间差、执行力。
现在只要一百度,都能查到想要知道的内容,信息差没了。
正因为信息差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时间差,基本上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
那么执行力在没有前面两个因素之后,谈什么执行力?
现在真正要拼的是什么?
要拼的是真正的产品能力。
所以现在大家都很焦虑,都在卷,不过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
焦虑到底是什么?
焦虑本身并非环境或个人的直接后果,而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达成的一种“交易”。
焦虑的经历、我们对自身焦虑的感受方式,则会从一系列的“透镜”和“过滤器”中穿行而过,它们的作用,是改变我们的精神和身体对环境的感知。
这些具有放大、扭曲或缩小功能的“透镜”和“过滤器”,会夸大、转变或减缓我们焦虑的“感觉”。
简单来说,焦虑并不是环境或者我们个人自己导致的结果。
大环境的好坏,并不会让我们焦虑。
我们自身的好坏,也并不会让我们焦虑。
反倒是我们个人在需要跟环境达成某一种“交易”的时候,才会出现焦虑。
而这里面焦虑的经历,以及我们自身对焦虑的感受方式,会通过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过滤器”变大,或者自动排解。
如果我们长期生活在焦虑的环境中,就可能无限放大这种焦虑的感觉,让我们真正焦虑起来。
但是如果我们个人会排解焦虑,或者用“过滤器”去减缓这种焦虑的感觉,那么我们就不会焦虑。
自助排解焦虑的过滤器
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取决于我们个人的“过滤器”。
1.更好地了解个人的“三个过滤器”
对事件的个人感知、对“调整策略”的实际运用、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这三个,是我们最常用到的过滤器。
对事件的个人感知,是一个评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对某个特殊情境会以何种方式危及自己的安乐状态和自己握有哪些可以用来应对的资源做出评估。
我们做出评估是双重的,原始评估和二级评估,简单来说就是,这件事情本来是如何,以及这件事情会对我们如何。
对“调整策略”的实际运用,就是我们根据这两种评估,所做的行为调整或者思维调整。
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就是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专业的心理医生,让他们确认我们焦虑的情况。
这三个“过滤器”,从自我到他人,可以一层层削弱焦虑对我们的影响。
2.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和调整策略
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和调整策略,就是让自己获得改变的方法。
第一种行动可以是改变定义,通过求助于个人所拥有的防御机制,改变事件的主观含义。
第二种行动可以是改变注意力,要么把注意力从焦虑源上移开(回避策略),要么把注意力集中在焦虑源上(警觉策略)。
其实这里就是说,逃避不可耻且有用,有时候改变我们对焦虑的注意,或者不去理会焦虑,可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三种行动可以是改变环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通过面对问题时做行为上的积极努力,直接改变个人—环境关系的当前状况。
这里的改变环境,不仅仅是说环境的改变,甚至是我们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改变。
3.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体
身体,是常常被理性过度忽略的具象存在,我们不该忘记它。
如果我们身体的疲惫因为焦虑,无法通过睡眠缓解的话,那就说明我们的防御机制已经到了无法自助排解的境地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没有人教我们软弱,都是让我们坚强
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一直在教育我们要坚强。
在我们家庭教育里,爸妈总是说:你要坚强,不能哭,哭是不对。
在我们的意识心态里,是不能软弱的,是没有示弱的。
说出自己不开心,很难受,过得不好,是一种不容易的行为。
不过如今的环境,示弱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
真正知道自己需要帮助,并且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到专业的人,这也是一种能力。
如果你最近真的很焦虑,也无法自我排解,可以看一下《你好,焦虑分子》这本书。
你也可以尽早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记得点一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