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曾老
《道德经》的源头是《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
伏羲氏一画开天,中华民族执着于象。天像人像地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这样说是把伏羲氏没办法讲出来的事情写了个名叫做“道”,我们不要执着于道,这句话是用来破道的。
“道”是永恒是宇宙万象是人生一切造化,道加常长就等于常道,“恒常的道理,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
【名可名非常名】首个名是名称,伏羲氏是无文字,因而没有出现道此名称。老子时代,文字较成熟,因有很多名称?!?名是不可名的,名称一旦说出来就有很大局限性,将会受其影响”则提出常字,常加名“常名”指不会有局限性的名号,即万物的自信?!巴蛭锉咎逡步行紊稀?/p>
“孔子讲的是人道,老子讲的是天道。他们是天人合一的合适配合”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开端,本源;即本来是从这里出来的。“母”是能够使万物化生的一种动力,一切的总源头叫“无”,无要产生万物就要靠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我们常常要站在吾的立场来想事情。有无又离不开无,就可能观察到宇宙天地如何变化的玄妙。你尝尝本已“有”就能看到宇宙万象看得见的部分的变化,无和有用的方法都叫做观?!肮邸辈皇怯醚劬?,而是要透过精神来体现。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有和无”是相同的,就是名称不同而已。两者同在道里,为了区别给了不同名字?!耙虼肆秸卟皇嵌粤?,而是相对待”,相对待就是彼此会浮动,会迁就会变化,彼此尊重彼此包含做良性的互动。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因为同,所以才叫做玄妙?!靶闭驹诟卟愦胃钊肟吹酶?,发现其实它本来就是一样的?!靶中蔽问橇礁?,前面玄要把它破掉,后面的“玄”是用拿来否定前面那个“玄”的,意思是你认为这样是玄,实际上这是不玄的。形形色色的形象是从“众妙之门”出来的。这里讲的是“天门”天门似有似无,又有又无就是道。向内观可以看到道体之妙,向外观可以观到道用之妙。
因此第一章:1.?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2.常,恒常,不能常常变动? 3.名,只是个名号,不可靠的不要太相信? ? 4.无和有,
5.“同”
有和无是相通的,老子在第2章就要把“有”破掉,因一般人的痛苦都来源于有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美和丑是必然存在的,不能否定他。每个人对美丑的标准不同,这才是自然现象。若是给它下了定论,就糟糕了。我们不要有固定的标准,而不是在否定美更丑,因为不切实际。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不善”指不好的行为或是为善,并不一定是恶,千万不要对立。(不要受“名”的影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和无是道的一部分它不对立;难和易是比较关系,有难才有易,反之;长和短高和低也是比较关系;音和声,声音要调和,不能太刺耳,前和后是相辅相成的?!八悦莱笊贫穸际潜冉铣隼吹摹?/p>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孔子讲“圣人”是有名号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老子是从来不提名号,不是看不起。而是把这些圣人放在现在的时代,也不能够按照他们的方法再做一遍,于是便不执着于他们的名号?!?b>老子知道名不可名”因此他的圣人有两个原则: 1.处无为之事(你要做事,所有的事情必须不能违反自然规律)2.行不言之教(身体力行,你要教谁,就用你自己的行动去教他)言教不如身教,若是你身教他还看不懂,那就是他的事情了,人都是自作自受的。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辞”推辞,万物都在产生,都在发展,可是道从来不推辞?!暗馈鄙蛭?,重来,不离开万物,也不抛弃万物?!?b>对道来说”没有弃物,也没有宝贝,皆是一视同仁。生老万物而不会占有它们,道可以永远的一直生,就是因为生而不有。也从不因为生老万物,而自吹自雷,说我有多能干,这些都是我的才能。天都没有说他能干,你作为一个人凭什么说你能干呢?“功成而不自居”生好,为好,都是自然而然的,道都没有认为这是他的功劳。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不去”就是不朽。“因为你不居功劳,不认为自己厉害,所以你永远都有功劳”你越是处处要功劳,越是处处争取这个那个,越是所有的人都会打击你,总想把你的功劳去掉,甚至把你踩到深渊。
人群社会为什么会这么乱?
“名与利”人人争夺名利,最后会失掉本心,越来越乱。
“欲和知”欲望太多知识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