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追求教学效果,分数是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教学效果好,分数就高,教学效果不好,分数肯定不高。这是公认的思维逻辑。
我们为何不从分数反观教学呢?学生考出的分数高,说明教学得法,值得肯定。如果无论你费多大劲儿,学生分数不高,说明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过程有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这值得花力气反思,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让教学走向正轨。虽然分数不是评价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但肯定是很重要的因素。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们班语文考得很好。我就反观我的教学,总结经验,提升自我。我的教学观念是多读书,初中三年我希望学生和我一起坚持读书三年,不论周末还是寒暑假,我都要求学生多读书,并且打卡督促。平时主要作业也是读书,很少有做习题的作业。曾记得初一时,同级老师印了很多作业,也给我印了,到期末我都没发给学生做。我觉得做题太浪费时间,还不如拿来读书。
开始要求学生多读书,好多都是敷衍,认为读书作业就是没作业。我要求读书要有记录,在书上有圈点勾画,有读书概括,并且写到本上交给我检查。好多同学不适应,作业就是应付,基本没没读书,概括找资料抄袭。面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提问抽查的方式,好多没真正读书的同学就原形毕露。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不敢再敷衍我了,读书越来越认真。
学生读书的内容,首先是必读名著,读完一遍读二遍,每次要求不一样,名著读完自由读期刊、名著都行,必须每天读书。别的班级大量练题,我们班还是在读期刊,读名著,读喜欢的课外书。这样一直坚持到初二时,学生作文能力明显提高了,体现在有话可说,句子更流畅,语言表现力更强,有属于自己的思考。
学生的语文成绩,从初一开始和其他班差距不大,到初二时就跑到了年级前二名,到现在的遥遥领先,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最近两次期末考试,班级优生占了总人数的一半,100分以下只有5个人。家长都惊叹,这成绩太赞了,还说自己去到处夸耀了一番。
冷静想想,学生取得的成绩,真的是坚持阅读带来的必然结果。当然该练题还得练题,记得有几次考试基础做得不好,常见题做得不好,那些做题多的班级,考得很好。我就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有错,难道也要让学生多做题?好在我看到了徐杰老师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说到学生在考前适当练题是必要的,毕竟要参考,要看分数的。所以,我立即调整战略,平时坚持读书,考前两周抓基础背诵和做适当的题,精讲精练,争取做一道题,知一类题的做法。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了,基础积累了,做题方法掌握了,做题感觉正好,这时候考试,分数能不高吗?
从分数看教学,能看的还有很多,比如: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学生听课、学生态度,老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