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平沙落雁》,一卷水墨风光
渺渺秋江兮,碧水长天;
万里平沙兮,栖我鸿雁。
潇潇秋风兮,拂动丝弦;
为谁悲鸣兮,谁复我怜?
盘旋顾盼兮,去我故乡;
今又来归兮,慰我愁肠。
蒹葭萋萋兮,洞庭浩荡;
梦魂萦绕兮,是彼潇湘。
碧水泱泱兮,濯我之足;
芦花摇摇兮,掩我之庐。
晴明雨晦兮,我心可安;
天高云淡兮,复上九天。
南北遥望兮,是万千重;
鸿鹄有志兮,来去匆匆!
《平沙落雁》,是一首相当优美的古琴曲。曲意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就是描绘一群大雁在寒冷的秋季飞至洞庭湖畔栖息,复又飞去的故事。细细聆听,却像是有一轴水墨长卷,在我们眼前不停变幻出或苍凉或欢快的画面。
第一幅 洞庭秋暮
斜阳残照,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水天一色。洞庭岸边,万里银沙,皓如霜雪。
第二幅 江上归雁
猎猎秋风中,一群大雁自北方翩翩而至。翱翔于辽远空旷的水天之间,它们时而一字成行,时而人字分列,咿呀咿呀声中,似有哀怨,似有期盼。
第三幅 雁落平沙
月冷霜清,楚江秋老。陆续而归的雁群在盘旋过后,于漫天流霞中斜身而下,渐次停歇在沙汀之上,相啄相嬉,互歌互舞。
第四幅 芦荡渔火<br>月明星稀,芦花瑟瑟。欸乃声中,有渔人驾扁舟一叶,缓缓而来。船上有一豆灯火,似流星划破了夜色,也惊扰了雁群。
第五幅 雁舞西风
嘈嘈切切,纷纷扰扰,被渔火惊觉的雁群在惶乱中飞入夜空,翅膀扑棱得芦苇在夜风中摇摆不定。西风渐紧,鸣唳声高,似在责备何处而来的不速之客。
第六幅 晨光熹微
晓风拂面,东方泛起了鱼肚白。静谧的洞庭湖,蒹葭苍苍,白沙漠漠。烟波浩渺中,谁又能知道,有一群鸿雁,正在享受着这份宁静?
第七幅 又赴征程
朔方春晓,呼唤着南归的雁群。洞庭湖上,群雁北去,慨然高飞于苍穹,俄尔云集于汀洲。这些勇敢的鸟儿,在洞庭湖水的欢歌声中,又一次远行了。
琴曲渊源:
《平沙落雁》,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镀缴陈溲恪返那?,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
其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该书中谓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ㄌ褰谧喾踩鹑?。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闭舛谓馓舛匝阈缘拿栊醇渖羁躺?/p>
《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