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几千年文化的中国至今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外国也同样无法回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句话出自西晋名臣刘毅之口,是针对魏晋流行的九品中正制而针贬时弊的。
? ? ? 对于人才的选拔任用,是每一个政权极为重要的问题。曹丕草创魏国,吴蜀强敌环何伺,多年战争人材凋零,重臣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各郡及诸侯国选拔人才要根据家世背景,道德品质和才能表现分为九个等级,以此为选拔官员的标准,缓解了中央政府和世家大族的矛盾,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问题也随之尖锐突出。爷爷当大官,儿子,孙子也可是官甚至大官,即使没有选中,也可以凭祖上蔭德庇护遂得心愿。被官府选中,是上上品还是下下品,都以中正官臆想的标准而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袁家子弟即使不学无术,但因四世三公(祖上四代都是宰相级的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中正官如哈巴狗献殷勤,照样入选当官。袁绍,袁术兄弟割据一方,打遍天下无敌手,根源于此。门阀制度,中正品笫,都在为声势煊赫的世家大开绿灯。只要有世家大族的血统,想当官还不是分分私私的事!那普通的老百姓呢?如没有世家大族的推荐和自己的巴结付攀,在负责选拔官员的眼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 ? ? 世上还是有明智的人。刘毅在门阀制度占据要津的背景下,难能可贵挺身而出,口诛笔伐九品中正只重门第,不注才德,导致舞私营弊,定品失事的弊端,勇敢呼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可以休矣!不遗具细地指出九品中正的八大弊端,一针见血斥责“名为中正,实为奸府”,强烈要求废除中正制,取消九品选才法。
? 刘毅可谓刀刀见血, 揭露 九品中正制人才选拔只是一场乱轰轰的闹剧。一个政权如没有的人才,如人没有骨胳,大厦没有支柱,轰然倒塌是必然的。刘毅对此批判有理可讲,有据可依,切中时弊。奏折递上晋武帝为之动容,“优诏答之”。但废除九品中正制动了豪门世族的奶酪,伤害了他们的根本利益,靠世族起家的司马家族统治,现在还靠他们支撑,因而,叶公好龙的晋武帝司马炎“虽善其言而终不能改也"。
? ? ? 又过了几百年,直到隨朝的科举制度的实施,才将人才选拔的决定权牢牢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打断了门阀世袭垄断,鼓舞了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提高了官员素质,使许多出身底层的子弟有可能跻身官员阶层。不分民族,不论出身,增强了各民族各阶层对中央政府的心向力??醋趴凭倏忌愎岫?,唐太宗洋洋自得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穀中!″总之,科举制度当时的盛行,弥足珍贵,所以一直延续之后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 ? ? 事实是把无情的剑,科举制度的弊端也随之而出,如思想禁锢,唯统治阶级马首是瞻,考生失去进取意识,如范进那样的书呆子比比皆是。官员腐败,全凭考官好恶一只笔,贫苦人家因囊中羞涩而难迈科举考试之门,至于“无才便是德”被拒之门外的女子,在封建社会更是司空见惯。
? ? ? 历史证明,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才能真正杜绝“上品无寒门″的不公,与科举制有着本质区别的高考制度应运而生,成了解决这不公现象的途径之一。
? ? ? 高考与科举相较,优越之处在于它的公正,公平,多用性,实用性,灵活性,普极率等,至于男女平等,女子参加高考,更是毋容置疑。现代的高考,不同于古代科举的选官,旨在提高学子的知识与技能,一技在手,纵横天下。同时,对于落榜的学子,也可以自学成材,条条大路通罗马嘛。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名额越来越多,使更多的学子有众多机会迈入学府之门。同时,对于贫困学生实行两补一免政策,让寒门子女学识优异者有机会进入学府门,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经济教育程度的差别而采不同的录取标准,更是锦上添花。至于考上了大学而经济拮据的学子,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优惠政策不遗余力地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入学和完成学业。
? ? ? “ 上品无寒门”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是要想彻底性扭转,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因为高考只是能保证学子学到一门知识,不能保证每一个学子都有一份条件优渥金饭碗。每个人家庭和社会背景,都能决定学子的命运。如国家垄性的企业,都对其单位职工子女大放绿灯,父母是银行,供电,铁路,烟草这些垄断企业,儿女有意者有关系的皆有可能在父母原单位上班,工资高,待遇好,令人眼馋。父母在党委政府机关有权,其儿女都有可能在此上班。检察院比之法院和公安局更体面,好嘛,在检察院随手扔一砖头,都有可能砸在党委政府要员儿女的头上!没有背景,即使一本大学生,也无缘进此门。一句话,“寒门无上品",还真是难??!
? ? ? 当然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所以“上品无寒子″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从根本上逐渐扭转。如公务员考试,检察官的考试,普通百姓出身的学子又多了条出路,那些尸位素餐的必然如坐针毡。
? ? ? 还是那句老话,“上品无寒子”延续几千年,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还真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可待的事。庆幸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虽有不公,但只要努力,足可解决温饱,只要奋博,皆有成功的可能。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寒门子女,只要不放弃,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