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学提出的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当前各类教育实施的指导方向。为了高效落实这样一个目标,一批一批的教育人在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尝试。在形式上,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的普遍应用;在内容上,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打破学段壁垒式阅读等进入课堂。但教学探索进行得再如火如荼都始终离不开文本,正如肖培东老师所说的:“面对文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你能读到那个程度,你就有可能教到哪个程度?!闭庖彩撬扒城车亟逃镂摹彼枷氲某龇⒌?。近日拜读了肖培东老师的《关注解读 浅浅教学》一文,让我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再次有了深刻的认识。
“浅浅教学”的文本解读基于四个原则,从教师自我角度来说,强调“教师一定要独立思考,不能不动脑筋,人云亦云?!痹谑导式萄е?,教师用书和教案参考书是最不能缺少的两本教辅资料了。而我使用的习惯往往是先使用教案参考书,以“拿来主义”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再借用教师用书对其进行“添枝加叶”式的补充。因为没有将教师的自我视域和文本的视域自然融合的意识,导致一直缺乏独立备课的能力,手中的“拐杖”丢不掉,怎么可能自己走路!这样上再多的课,都只是做着重复性的机械运动。这方面,钱梦龙老师也给出了细致的点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或朗读,或默读,或圈点,或批注,直到真正‘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笨醇淌Χ懒⒌谋缚文芰κ翘嵘陨斫萄盗Φ闹匾跫?。只有对所教文本了熟于心,才能在需要的时刻或突发的时刻沉稳镇定。在教授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时,和学生研读先生夜读的段落,突然提问说此情景和刚刚学过的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中的夜读描写是不是可以放在一起比较,表现他们精神品质,同时那个时代的具有爱国情操的文人都具有这样为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废寝忘食的特点。若没有对文本了熟于心,若没有备课时主动参阅那个时期一些文人的资料,那面对这个突发的归类性的思考我仅仅只能用单调的“是”来回答,也就错过了水到渠成的由课内到课外,由文本到生活的延伸,对学生认知深度、情感感悟的培养也就戛然而止。
因此,文本的解读不单单停留在对文字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它更深层次的要求是做到正如肖培东老师所说的:“只有教师自己读得深 ,才能顺着文本的肌理设计教学,才能教得深入浅出?!闭庋慕萄Р拍苋醚吹礁喔赖挠镂姆缇啊!疤ㄉ弦环种?,台下十年功。”文本解读的深浅是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的重要指征,丢开“拐棍”独立前行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情操——对自身事业的追求,对学生成长的负责。它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这样一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