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张红
焦功是练出来的,感觉是泡出来的。
很多道理我们听过,很多的书籍我们也看过,可是只有通过讨论,反复,浸泡,才能够更有印象。
在讨论环节时,朱老师提出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应问句到底应该怎么用呢?这也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困惑。因为这个问题在我们的世实际咨询中用到的比较少,刘老师讲的也不多,书上的内容也不是很具体。我记得自己在陈意文老师《遇见孩子生命的曙光》一文中讲的还是比较易懂的,赶紧翻书。
在此再次巩固一下:赞美和因应问句好似一体两面,所不同的是运用的时机,暂没使用在当事人有进步时,所以是在当事人能量高的时候使用,例如,当事人做了好的事情时――小明,你功课写的又快又好,老师好开心哦,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而因应问句在当事人陷入谷底,却还能维持一些功能,也就是能量低的时候使用,例如――小明,在你告诉我不喜欢写功课的情形下,还是每天准时交功课,老师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些呢?当时的情形越糟,助人者越要优先使用因应问句来撑住当事人,引发当事人的力量而协助其解决当前的困境。
在语言上,我们要软化语言:你有什么改变转化为:你有什么不同?
还有在讲到了三种不同的来访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永远站在来访者这一边,别是对于消费型的来访者,我们也一定要注意软化语言,否则他也有可能会转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