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欲成大事,需破除心中三种贼。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三贼皆破,则万事可成。只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阳明
自从500多年前,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阳明心说横空出世,以“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而著称,王阳明心学一共有三个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被无数后人追随,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心即理,王阳明认为,万事万物都在自己的心里,所有的道理都不必外求,世界的意义也是由自己的内心赋予的,凡事向内求,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事情自然会水到渠成。
知行合一,阳明先生说“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行,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著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
知之真切笃实处,就是行,行之静察明觉处,就是知。知,但心不能真切笃实,这个知就不能明觉精察。行,如果心不能明觉精察,行就不能真切笃实。知行是一,是明觉精察与真切笃实的合一。
通俗地说,就是知道的理一定要与现实发生链接才有意义。知和行不能分家,只知道理而不去行动,其实还是不知道。
致良知,“致良知”是两个词的精妙组合,一个是“致知”;一个是“良知”。
“致知”是源于儒家经典四书中的《大学》,而“良知”则源于《孟子》,简单地讲,“良知”是人的本我之大智慧,即“本来面目”,而“致良知”就是如同拨云见日般重现“良知”的功夫所在。
通俗地讲,“良知”是我们的内心善良的一种本底精神,而“致良知”是让我们将此“良知”作为一个标准,要求自己去做一个讲道德、讲底线、讲信誉、讲品格,有高素质的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共28个字,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表述,也是阳明心学的纲领性学习口诀。
注:本文摘抄于今日头条遇见子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