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孩子的成长犹如一场接力赛,教师、家长分别手持一棒,唯有紧密交接、协同奔跑,才能助力孩子顺利抵达成功彼岸。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一学期已悄然结束,期末家访成了家校共育的硬核课,家长急需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与变化,于是家访,就成了家校共育的纽带。学校对家访工作高度重视,校长亲自召开家访工作专题布置会,校长室制定了详细的家访工作方案,班主任提前把各班学生的家访地址进行分片,期末考试一结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家访之旅。
1月9日开始,两位校长亲自带队,组织全体班主任到海丰西片进行普访。从鹅埠、赤石、小漠到鲘门,再到梅陇,各班按照既定的路线,走村串街,走进学生家中,与家长们一 一见面,把学生们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与家长们深入交流。一学期来,在领导和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所有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他们变得有礼貌了,变得有孝心了,变得有同理心了......这些,从家长们的口中得到了证实。
小琳同学刚来的时候,腼腆又胆小,内向又孤僻,通过每周一次的谈心活动,班主任让她加入主持人社团,鼓励她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内活动,慢慢地,她变得大胆起来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她的摄影作品参加校园摄影展比赛获得了第一名,期末电商专业的颁奖大会,她承担了主持人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承担即成长,经历总是最好的锻炼,小琳同学的心灵品质不断升华,心中的大我不断激扬。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喜不自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学生成长的路上,老师就是为他们披凯甲的人。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走进学生家中,入户联心,家长们的热情出乎我们的意料。有些家长听说我们要来,放下手中的工作,专门在家中等待,有些家长在上班,听说老师来家访,赶紧跟工厂请假,为的就是跟老师见上一面,好好交流一下孩子的问题。一杯热茶,一颗颗滚烫的心,把家校共育的纽带紧紧地靠在一起。学校与家庭育人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学生的成长,家长的认可,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的肯定。
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陆丰、汕尾城区、可塘、城东、海城、附城等 ,地方虽然很分散,但我们坚持全员家访,一个都不能少。家访让老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拉近了,通过聊家常,老师们了解了家长的育人理念及对孩子的期望,家长们从老师的介绍中也得知孩子一学期来的成长与变化。家校双方都在沟通中互相信任,这对于接下来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小丰同学是所有学生当中进步最大的,家长对学校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理念赞不绝口。在家访现场,家长跟我们列举了孩子的几大变化:一是以前是游戏控,现在回到家里很少玩游戏,会动手做家务了。二是以前见到父母从来不会喊一句,现在会微笑地叫父母。三是从幼儿园到初中,从来没有得到过一张奖状,这学期得了一张“最佳进步奖”,孩子高兴地把奖状递给我时,我十分感动。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们的用心培养,孩子思想的转变彰显了学校育人的特色。刚开始是持怀疑态度把孩子送到你们学校,现在看来,这种顾虑是多余的。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几天家访过程中,老师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感谢”二字,一学期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这是对我们努力工作的额外奖赏。技工学校的学生虽然基础差,底子薄,但他们内心那种渴望进步的愿望却是那么强烈。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唤醒和点燃,用心灵赢得心灵。当他们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访是用一颗心灵去感动另一颗心灵。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家访结束后,老师们及时做好家访记录,梳理、分析家校沟通中所了解的情况、反映的问题,真正做到了访中有记录、访后有反馈,为学生今后的教育明晰方向。
家访,是一场美丽的教育旅行,更是一场和风细雨的情感交流。老师们走出校门,走进家庭,拉近了家校的距离,融洽了学校与家长以及学生的关系。今后,汕尾市英豪技工学校将继续怀揣爱心前行,积极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为学生们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陪伴他们一路前行,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