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冬在2001年,以678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就读实验班、尖子班,向来是想考哪所学校就考哪所学校。
他是一个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奔跑的孤独少年;
一个遇到陌生人羞涩一笑,却又能随时用一句那又怎么样的无所谓语气,把人噎个半死的乖僻男孩;
一个爱用英语写日记,在放学路上高声诵读,用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占了学校英文报一整版的英语学霸。
大一下学期,严冬冬加入了清华科学考察协会,开始跟着社团集训,集训内容包括长跑、户外拉练、负重爬楼等。
进入社团一个月后,严冬冬跟着清华大学登山队去登了第一座雪山,位于西藏的宁金抗沙峰。
但这次攀登以失败告终,当时的队长判断冲顶路线有潜在雪崩风险,含泪宣布下撤。
但这次失败的攀登让严冬冬彻底爱上了登山,后来他几乎把大学四年期间的全部精力投入了协会。
“好像大山才是他真正的大学……(如果说)挚爱的英语是他的第二语言,那么登山就是他的第三语言?!?/p>
2006年,国家登山局招募大学生参与奥运珠峰火炬接力活动,严冬冬想方设法争取了一个名额,然后他在这里遇见了他未来的黄金搭档,周鹏。
周鹏所在的中国农业大学也有一个登山社团,起初他不理解,为什么千辛万苦考到农大了,还要上山遭罪,但2004年他听了刃脊探险公司创始人马一桦、曾山,以及一众民间登山高手的分享会,他觉得这也太精彩了。
之后他跟随社团尝试攀登了多座高峰,然后也入选了大学生珠峰火炬队的预备队伍。
18名大学生在北京怀柔登山基地展开了密集艰苦的训练,2007年3月他们与西藏登山队员在拉萨集合,混编到一起,然后浩浩荡荡出发珠峰北坡大本营。
之后几个月,他们面临了队伍遣散、重组、超体能训练等一系列波折,严冬冬和周鹏始终未放弃。
但两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了枯燥和迷茫,严冬冬当时写道:
“我觉得窒息,我想要的是真正的、自由的攀登,不是这些东西?!?/p>
他当时翻译了一本叫作《极限攀登》的书,当中集中介绍了“阿式攀登”的理念,书中所展现的与他们当时正经受的喜马拉雅式攀登完全不一样。
喜马拉雅式攀登体现的是行军布阵的艺术,把握好天气窗口的艺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艺术,把一个个螺丝钉与螺母调试完备从而组装出一套强大系统的艺术。
这跟登山有关,但又与登山的本质无关。
两名年轻的攀登者在当时迫切地想要自由攀登。
严冬冬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登山这方面,理想程度的自由,应该是随便任何一座山、任何一条路线,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都可以攀爬?!?/p>
他和周鹏两人约定好,等火炬队解散后,他们要用阿式攀登的理念,自由攀登多座高峰,他们的组合就叫“自由之魂”。
2008年5月8日,火炬队成功登顶珠峰,奥运火炬在14名火炬手中轮流传递,严冬冬站在世界之巅,没有想象中兴奋,相反出奇平静,他在心中感叹:终于到了。
回到北京后,严冬冬、周鹏和火炬队员们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国家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但光环很快褪去,周鹏回到农大继续学业,严冬冬也回到了往日的日子里,他接了很多翻译工作,然后开始着手准备自由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