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读书笔记(下)

(续上)

第二部分

诚实是比同情更有效的良药,它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却往往深藏不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格蕾特尔.埃里希

1、确实很多人在刚开始治疗时会关心别人多过关心自己:例如来访者会问,“为什么我丈夫会这么做?”但在每次治疗的对话中,我们都会为他们撒播下好奇的种子,因为如果来访者对自己都不感兴趣,那他们是无法从治疗中得到帮助的。

2、一般来说,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发生的状况,同样也会在来访者生活中与其他人接触的时候上演,只不过在治疗室里,来访者有一个安全的空间来尝试理解各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如果没有重演,通常是因为来访者在生活中并没有与别人建立任何深层的关系。

3、治疗师在与来访者同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三种信息来源:来访者所说的、来访者所做的,以及在面对来访者时我们自己的感受。感受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从他身上感受到的,大致也就是他们生活中其他人所感受到的。

4、心理治疗是一项辛苦的工作——辛苦的不只是治疗师,因为改变的责任完全在来访者自己身上。

5、治疗师确实会对你表示鼓励,但我们只会鼓励你的成长,而不是鼓励你瞧不起你的另一半。我们的职责是要理解你的看法,但不一定要赞同你的观点。心理治疗既要求你对自己负责,又要求你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我们不会直接把来访者引导至问题的核心,而是推动他们自己走向目的地,因为只有靠一己之力一点一点发现的真理,才是最有力的真理,是人们会认真地去面对的真理。在治疗关系中的隐含条件就是来访者愿意承受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因为想要治疗过程有效,就免不了会有不适。

6、这或许听上去有悖常理,但心理治疗最有效的时候是在人们开始好转的时候,这时他们反应不再过激,更专注于当下,更容易参与到治疗中。但不幸的是,人们常常在症状出现好转时就选择了结束治疗,他们没有意识到(又或许太清楚地知道)真正的重头戏此刻才刚要开始,留下来继续治疗将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辛劳。

7、事实是,我就是想图眼前的轻松,作为一个来访者,我就这么点出息。心理治疗之所以具有挑战性,是因为它逼着人们从平时尽量回避的角度来观察自己。

一个治疗师会以尽可能富有同理心的方式为来访者架起一面镜子,但至于来访者能不能不转身逃走,会不会好好地端详镜子里的自己,凝视着它,然后说,“噢,这还真有意思?接下来我该怎么做?”——这都取决于来访者自己。

8、弗洛伊德从客观层面解析了梦境,即梦境的内容如何与做梦者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而荣格心理学则是从主观层面解析梦境,去解释梦境如何与我们集体无意识中的共有主题相关联。

9、我们经常梦见自己的恐惧。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确实害怕很多东西。

我们害怕受伤。我们害怕被羞辱。我们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我们还孤单,也害怕牵绊。我们害怕倾听内心的诉说。我们害怕不快乐,又害怕太快乐(在这些梦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快乐而受到惩罚)。我们害怕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我们害怕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我们害怕身体抱恙,也害怕天降横财。我们害怕自己心怀嫉妒,也害怕自己拥有太多。我们害怕希望变成失望。我们害怕改变,也害怕一成不变。我们害怕意外会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或发生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害怕失去控制权,又害怕拥有的权利。我们害怕生命的稍纵即逝,又害怕死后的无尽虚空。我们害怕在死后无法留下自己活过的痕迹。我们害怕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要承认自己的恐惧,尤其是向自己承认自己的恐惧,有时还需假以时日。

我注意到,梦境有时可能是自我告白的前兆——就像一场忏悔的预演。一些被埋藏在深处的东西被带到更靠近表面的地方,但又还没完全显露出来。

10、每当这件事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它总是准时出现,就像菲茨杰拉德说的:“在灵魂的暗夜,日复一日,时间永远停留在凌晨三点”),我的胃就会收紧,感觉人无法动弹。然后我就会质疑自己一路走来,在不同的人生岔路口做过的每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我确信自己如今的处境都是因为我做了人生中最错误的决定才造成的。

11、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不需要再多一半关于“直升机育儿”的书了。市面上已经有许多充满睿智与思考的书籍,涵盖了过度育儿的方方面面。歌德已经替我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这个观点:“太多父母费尽心思想要让孩子过得轻松点,到头来却让孩子们过得更辛苦了?!倍诮执飞系艘徊抗赜诠捎南执确嬷?,这本书被恰如其分地命名为《操不完的心》。书中叙述道:“优质育儿的基本原则是适度、共情、顺应孩子的秉性——这些简单的原则并不会因为尖端的科学发现而发生改变。”

12、我确实觉得自己是个蠢货,因为不想在育儿热潮中趁火打劫捞一票,于是我答应了撰写这本如今让我望而生畏,甚至诱发抑郁的“幸福之书”。我知道我还是可以找一些有趣的研究来写一写,但我觉得那么做就像是隔靴搔痒,无法切中我想要表达的要害。对于我所处的人生阶段来说,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我了。可能是因为经历了心理治疗的专业培训,人生免不了会发生一些改变,即使你不曾察觉,但一定会变得更注重自己的内核。

13、我们身上不同的部分常会渴望不同的东西,如果其中有一些渴望是我们认为无法接受的,就会被调到静音模式,但它们还是会另辟蹊径让我们听见。就像我,这一半的我想要供养家人,另一半的我想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一些触动我灵魂的事,也希望能借此触及更多人的灵魂。

14、在一个家庭系统里,一旦有一个人开始作出改变,即使这种改变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家庭系统里的其他成员也很可能会竭尽全力想要保持现状,把系统带回稳定状态。

15、批评和抱怨之间是有区别的,前者带有评判的成分,而后者包含了请求。

16、对约翰进行治疗时,我总是专注在捕捉他当下的情绪,因为情绪会引导行为。一旦我们理解了自己的情绪,我们就可以作出抉择,如何处置这些情绪。如果我们在情绪出现的那一刻就把它们推到一边,通常最终还是会转入错误的方向,让我们再一次迷失在混乱的思绪中。

男性在这个问题上通常处于劣势,因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常不是他们成长历程中的主要课题——世俗也很少接受男性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社会给男性的压力要求他们维持良好的情绪表象。女性习惯于向朋友和家人倾诉,但当男性在心理治疗中向我讲述他们的感受时,我往往是他们有史以来第一个倾诉对象。实际上,就像女性患者一样,男性也会为了各种事情陷入挣扎:婚姻、自信心、身份认同、事业成功,他们的父母、童年,如何被爱、被理解……然而,面对他们的男性友人,这些话题却难以启齿。

17、愤怒是大多数人最容易进入的情绪,因为它是指向外在的,愤怒地责怪别人能让你感到痛快又义正词严。但宣泄出来的情绪往往只是冰山的一角,如果你透过表层去看,就能瞥见表象下积聚着更多情绪,那些你没意识到的或是不想表达出来的情绪:恐惧、无助、嫉妒、孤独、不安。如果你能包容这些更深层的情绪,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去理解它们,倾听它们的诉求,你将能更有效地管理你的愤怒,那你也就不会总是怒气冲冲的了。

当然,愤怒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把身边的人都推开,让他们不要离你太近,近到可以看穿你。我怀疑约翰就是需要别人对他生气,这样他们就不会看到他的伤心之处。

18、我知道心理治疗不能让所有问题都消失无踪,不能预防新的问题产生,也不会确保我之后的行动都是明智之举。治疗师无法为来访者移植一个不一样的性格,他们只能帮助来访者磨去棱角,变得不那么容易反应过激、不那么苛责,变得更开放,能让别人走近他们的心灵?;痪浠八?,心理治疗的重点在于理解真正的自己。但要了解自己就必须先抛开对自己的固有认知——抛开那些你塑造出来限制自己的人设,这样你才不会裹足不前,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活在自己给自己描述的故事里。

19、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在某一个意识层面上产生的问题,无法在同一个意识层面上得到解决?!?/b>我一直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相信只要一遍遍回想自己是怎么绕进问题里的,就一定能从中找到问题的出路。

20、温德尔说:“有一部很出名的卡通片,一个囚犯在不停地摇着铁栏杆,绝望地想要出去——但其实在他的左右两边都没有栏杆,都是可以出入自由的。这个囚犯只需要往边上走走就万事大吉了,他却还是疯狂地摇着铁栏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我们觉得自己完全被困住了,被捆绑在情绪的牢笼里,但出路其实就在那儿,只要我们愿意去看到它?!?/p>

我终于意识到:你就是自己的狱卒。

大多数人在接受心理治疗时都会感到自己被困住了——被自己的思想、行为、婚姻、工作、恐惧,或是过往囚禁。有时我们会用一套自我惩罚的说词来囚禁自己。如果有两个选项,要我们选择相信其中一项——例如“我不讨人喜欢”和“我讨人喜欢”——即使两边都能找出证据,我们通?;故腔嵫≡窳钭约翰缓檬艿哪且幌?。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收音机调在杂音的频率上呢——总是在收听“别人的生活都比我好”的电台,或是“我无法信任他人”的调频,还有“我啥也干不成”FM?我们就不能把调频的指针往上或往下拨一拨,换一换台,看看栏杆的两边吗?阻挠我们这么做的,除了我们自己还能有谁呢?

出路总是有的——只要我们愿意去看到它。

但,要得到自由,还会涉及责任,而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承担责任很可怕。

如此说来,会不会待在牢笼里更安全呢?我又一次想象栏杆和出口的样子。一边的我在游说自己留下来,另一边的我说要离开这里。我选择了离开。

21、“所有洞察都只是心理治疗给你的安慰奖?!币馑际牵?b>即使你拥有世上所有的真知灼见,但如果你在治疗之外的现实生活中不去作出改变,那再多的洞察,甚至治疗本身,都将毫无价值。那些洞察让你反问自己:“这些事是别人对我作用的结果,还是我自己一手造成的?”问题的答案会为你提供选项,但如何作出抉择是你的自由。

22、作为治疗师,我们的思维通常都会领先来访者几步——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更聪明或更有智慧,而是因为旁观者清。

23、治疗师永远都在天平的两端寻找平衡:一方面要营造相互信任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也要直击要害让来访者不再继续受煎熬。从治疗一开始,我们的行动就是既慢又快的——慢慢让内容沉淀,快速稳固关系,同时在一路上战略性地播撒下治疗所需的种子。这就像自然界的种植规律一样,如果你播种得太早,种子不会发芽;如果你种得太迟,虽然它也会成长,但可能会错过土壤最肥沃的时期。但如果你播种的时机刚刚好,那它就可以吸足养分茁壮成长。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在鼓励和对峙之间来回游走。

24、朱莉做出了决定,如果她只能再活一年,她要去乔氏超市应聘,在周末的时候当收银员。朱莉也知道自己将这个工作理想化了,但她还是想要体验一下使命感和融入社区的感觉——短暂地融入许多人生活的一小部分,哪怕只是人们给日用杂货结账的那几分钟?!澳惚匦氩扇⌒卸竿拍芤幌钕畋换?,”朱莉说,“不然的话那只是一连串你原本有机会实现的空想。”

25、瑞塔的故事听上去就像一个警世故事:一个极度孤独的老人,对生活缺少目标又充满遗憾。据她所说,从没有人真正爱过她。她注视着我的眼睛,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她问我:从现实来讲,人将迟暮,还能改变些什么?

26、安德鲁.所罗门在《走出忧郁》中写道:“抑郁的对立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p>

27、我想,后悔大概会带来两种结果:要么把你禁锢在过去,要么成为你改变未来的动力。

28、这个小孩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鬼哭狼嚎。在最黑暗的时刻,我简直觉得自己每天是在跟“一副铁肺和胃肠道”打交道。生小孩之前我很享受移动办公的自由,但现在我渴望每天都能穿得光鲜亮丽地到公司,去和会讲人话的成年人一起工作。

29、“成为心理治疗师,需要同时具备认知力和创造力,”院长说道,“结合这两种能力是一门艺术。”

30、作为一名治疗师,你不能在公共场合做以下这些事:在餐厅里向朋友哭诉;和你的配偶争吵;像按止痛泵一样不停地按大厦的电梯按钮。如果你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儿童心理学家,你不会希望自己四岁大的孩子在面包房里哭着喊着要再买一块曲奇饼,还用刺耳的音量大叫:“你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妈妈!”而你六岁大的来访者和她的妈妈刚好目睹了这一切,惊骇万分。

31、有时候只有沉默才能让人们真正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交谈让人们必须不停地转动脑筋,从而安全地避开自己的情绪,但沉默就像是清空脑袋里的垃圾。当你停止用言语来填补空虚,就会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浮出水面。而当我们在沉默中共处,对于来访者来说可能是一片未知的、蕴含思想和情感的金矿。

32、留下点评的用户叫安吉拉,她已经连续五年被评为“精英”用户,最令人吃惊的不是安吉拉点评的数量,而是她的每一条评论都是非常极端的差评。但温德尔获得了安吉拉给出的第一个五星好评。在那以后她发表的评论有一个趋势。原本多为一星两星的差评,逐渐变成了三星四星的好评。安吉拉变得对世界不那么气恼,不再倾向于把自己的不开心归咎于别人(我们通常称为“外化行为”)。她怒斥客服代表的行为减少了,不再经常觉得被轻视(个体化认知曲解),有了更多的自我觉察(她在一条评论中承认说她可能比较难以取悦)。她的点评数量也减少了,似乎不再那么执着于这件事了。她正在走向“情绪上的清醒状态”:在不借助替代品,例如各种心理防御机制、上网等情况下,终于有能力调节自己的情绪。

之后,她或许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幡然醒悟,感到后悔,意识到自己已经触底,知道哪怕是温和的点评也不足以改变现实,她必须完全戒掉点评这件事。

33、大多数人所谓的“型”是一种被吸引的感觉:可能是吸引他们的一种外貌的类型,也可能是一种性格的类型。但在这种类型背后隐藏的是一种熟悉感。如果父母是易怒的人,那自己往往最终也会选择易怒的伴侣;父母孤僻或挑剔,那他很可能也会跟孤僻或挑剔的对象结婚。这些都并非巧合。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对待自己呢?因为这给他们带来熟悉的感觉,就像回到家里一样,但这会让他们难以分清,什么是他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想要的,什么又是他们儿时的记忆。他们不可抗拒地被那些人的一些特质吸引着,即使那些特质曾出现在他们父母的身上,并对他们的童年造成了伤害。

在一段感情刚开始的时候,这些特质几乎无法被察觉到,但我们的潜意识具备一个意识认知无法企及的精密雷达系统。这并不是说人们想要再次受到伤害,而是他们想要掌控一个童年时无法掌控的情境。弗洛伊德称之为“强迫性重复”——人的潜意识会幻想:或许这一次我可以通过和一个新出现的但感觉熟悉的人接触,从而回到过去,抚平很久以前的创伤。但唯一的问题是,通过选择感觉熟悉的对象,人们百分之百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旧伤口会被重新打开,人们只会变得更缺乏信心,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

34、心理治疗师特里.李尔将我们这种因循守旧的行为解释为“我们将自己的原生家庭内化,成为我们人际关系中不断重复的主旋律”。人们不需要通过语言来告诉你他们的故事,因为他们的行动会说明一切。他们常?;岚严钠谕渡涞街瘟剖ι砩?,但如果治疗师作为一个可靠而慈爱的形象打破了这些消极的期望,使来访者经历“矫正性情绪体验”,那来访者就能有所改变——他们能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不像原生家庭那样。

35、二十五岁的夏洛特虽然有她的痛苦,但没有什么重大的遗憾。她不像我,没有中年?;灰膊幌袢鹚?,她没有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或是嫁给一个会动粗的人。时间就是她的财富,当然她得善于“理财”。

36、要经过日后不断地练习,我才能凭直觉掌握每一次治疗的节奏,知道在每个小时里都有一个起伏,节奏最紧张的部分会出现在中间三分之一的时间里,还要留出三五分钟或是十分钟让来访者恢复平时的状态,这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脆弱的程度不一样,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的背景不一样。要经过多年的实战之后,才会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说,怎么说,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三部分

让黑夜降临我们内心的,也会留下星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维克多.雨果

1、刚踏入心理治疗这一行的时候,我的确偶尔会感到处于善意的压力要给别人提供一些建议。但后来,我意识到人们其实讨厌被告知应该要做什么。虽然人们会重复地、不厌其烦地要你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但一旦你屈从了,给出了建议,他们却不会释怀,而是感到怨恨。而且即使后续发展一切顺利,也无法避免人们心中的怨恨,因为人们最终还是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掌控话语权。这也就是为什么儿童从幼年开始就祈求父母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的原因。(然而等他们长大以后,却祈求我剥夺他们自己做决定的自由。)

2、来访者提供给你的信息都是透过自带滤镜渲染后呈现的效果;信息的呈现方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时间越久,信息中渲染的成分也越少;来访者真正的困境和他提供的信息可能完全不同,甚至可能还尚未被提及;来访者有时会试图让你支持他某个特定的选择,随着你们关系的发展,这一点会变得更为明显;来访者希望别人为自己做决定,那样即使结果不利,他也不用承担责任。

3、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在内心进行这样的斗争:我要当个孩子还是大人?我要安全还是自由?人们在人生连续的变化中作出的每一个抉择都基于两个因素的考量:恐惧和爱。治疗师要做的就是努力教你如何区分这两者。

4、有时候人们在童年时期所受的管教会造成他们成年后无法判断自己的情绪。例如当孩子说“我生气了”,家长会说:“真的吗?就为这么一件小事吗?你太敏感了!”当孩子说“我很难过”,家长会说:“别难过,看,这儿有个气球!”或者,当孩子说“我害怕”,家长又会说:“没什么好怕的,你又不是小宝宝?!?b>但没有人能永远把深刻的情感封存在心里。最终,情感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找到出口——或许是在你最想不到的时候。

5、对夏洛特来说,前排的驾驶座上缺少了一位狗妈妈。她的母亲沉浸在抑郁中,她的父亲经常不在家,两人还会肆无忌惮地争吵。于是夏洛特只能被迫早早地开始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就像是一个不够年龄的无证司机把控着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她很少看到她父母活得像个大人的样子。

然而,没有一个孩子会真的想要早当家。所以夏洛特才会希望我暂时担当她母亲的角色。我可以扮演一名“正?!钡募页?,平稳地、充满爱心地为她驾驶那辆汽车。但为了让我能胜任这个强者的角色,夏洛特认为一定要把自己塑造成无助的弱者,让我只看到她的问题,“用她的痛苦召唤我”。夏洛特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呼喊:“这里出问题了,快来关注我呀!你们到底能听见我说话吗?”

6、耐心的定义是“可以承受刺激、烦恼、不幸或痛苦,而不表现出抱怨、愤怒、急躁或诸如此类的反应”。很明显,生活的大部分就是由刺激、烦恼、不幸和痛苦组成的。在心理学上,耐心可以被认为是能够长期承受这些困境直到克服困难的能力。

7、人们想给自己的问题找到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但殊不知一开始导致他们情绪问题的,就是生活中太过匆忙的节奏。他们以为现在的忙碌是为了以后能有机会享受生活,但往往,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弗洛姆说过:“现代人总是觉得如果做事不够迅速,就会损失一些时间。但面对省下来的时间又不知该怎么办,只能打发了事?!?/p>

8、我尝试理解了一下这个悖论:将自毁前程作为取得控制权的方式——“如果我自己把生活搞砸了,我就可以给自己找一条死路,而不是等着厄运来找我?!比绻宜朗刈乓欢巫⒍ㄊО艿墓叵?,如果我亲手葬送自己的事业,如果我因为害怕就不去正视自己身体上的问题,那我就能让自己虽生犹死——但至少,这都是我自己选的。

9、著名精神医学大师欧文.亚隆经常说,心理治疗是一种自我理解的存在性体验,正因如此,治疗师总是根据每个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去调整治疗方式,而不是只关注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类别。心理治疗的过程是极其特殊的,没有一种一刀切的方式能帮助所有人面对他们最深层的存在性恐惧——也就是亚隆提出的“终极问题”: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

1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的这次中年?;嗟氖且米约嚎牛皇亲员?;是要让自己去拓展新的领域,而不是给自己设限;是一次重生,而不是消亡。我记得温德尔说过,我渴望被拯救。但温德尔不是来拯救我的,也不是来为我解决问题的,他的存在是要引导我正视自己的人生,继而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在不摧毁自我的前提下应对生活的无常。

11、我开始意识到,不确定性并不代表着丧失希望,而是意味着还存在可能性。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怎能不叫人兴奋呢?我要做的是想办法最大限度地活出自己的精彩,不管有没有生病,不管有没有另一半,也不管时间如何无情地流过。

12、如果说约翰对妻子的爱是浪漫而温暖的,那他对孩子们的爱就像一座火山。当他给孩子们读《野兽国》绘本时,孩子们问,为什么野兽们要吃小孩呢?这个理由他再清楚不过了,他说:“因为野兽们太喜欢小孩了!”说着,他假装要吃掉孩子们,然后孩子们咯咯地笑到几乎喘不过气。

13、当我们面对那些无法言说的痛楚,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方法来?;ぷ约?。比如说,把自己唾弃的自我从心里剥离,再塑造一个带有自恋特质的假象,把不想要的那部分自我隐藏在假象的背后。你会对自己说:“是的,悲剧确实发生了,但我没事。没有什么能伤害我,因为我很特别。我是天降的惊喜?!钡痹己不故切∧泻⒌氖焙?,他就是将母亲留给他的美好回忆当做盾牌,?;ぷ约翰皇苣盖桌胧赖目植劳??;蛐硭扇撕笠彩怯谜庋姆椒ò哺ё约?,在盖比死后他执着于塑造自己特殊的形象,因为支撑他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真理就是:他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而他身边都是蠢货。

14、如果说心理治疗时要引导人们从现状走向他们的理想状态,那我们就必须要思考:人类究竟是如何作出改变的呢?

心理学家詹姆士.普罗察斯卡提出了“行为转变阶段模式”(TTM)理论。研究表明,人们通常不会像耐克广告语说的那样,或是像立下新年目标那样“说干就干”,而是更倾向于通过一个连续的阶段性过程来达成改变:

(1)? 未准备阶段

(2)? 犹豫不决阶段

(3)? 准备阶段

(4)? 行动阶段

(5)? 维持阶段

在你切入正题之前,你处于第一阶段——未准备阶段,也就是说,你根本都没想去改变。有些治疗师会把这个阶段和否认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你自己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治疗师不是说客。我们不能说服有自毁行为的人停止伤害他们自己,因为此刻只有自毁才能满足他们。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向他们展示如何对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然后他们的内在或外在总有一天会发生改变,从而让他们自己能说服自己。

第二阶段犹豫不决阶段充满了矛盾的情绪。未准备阶段是否认,犹豫不决阶段是抗拒。这个阶段,当事人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也愿意讨论这个问题,而且理论上不反对采取行动,但又似乎就是无法让自己落实去做。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采取拖延的行为,或是通过给自己捣乱来避免面对改变,即使那将是积极的改变。因为当人们不知道改变会带来什么的时候,往往不愿意放弃现有的东西。这个阶段的痛点是改变意味着失去,而新情况又叫人不安。虽然在朋友或伴侣这些旁观者看来,这个像仓鼠跑轮一样的过程让人发疯,然而当事人就是需要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过程,重复的次数甚至会多到令人觉得荒谬,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最终准备好要去改变。

最终目标当然是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维持阶段,这也意味着当事人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改变后的成果,但这并不代表不会发生倒退的现象。当遇到压力,或一些特别的诱因时,都会触发旧时的行为卷土重来。这个阶段将会困难重重,因为人们想要改变的行为实际已深深嵌在了他们生活的肌理中,但当一个人处于维持阶段的时候,她通??梢栽谡虻闹С窒禄氐秸?。

15、我心里知道他不会改变,要改变的是夏洛特。每一段感情关系都像是一支双人舞。那小哥有自己的舞步节奏(先接近,接着后撤),而夏洛特也有自己的步子(先接近,然后受伤),这就是他们这支舞蹈的跳法。不过一旦夏洛特改变了自己的舞步,那就会发生以下这些情况:那小哥也必须改变他的舞步,不然他就会被绊倒,会摔跤;又或者他就得离场,另找别的舞伴,去踩别人的脚。

16、我尤其喜欢弗兰克尔书中这样一句话:“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还留有一些空间,这个空间允许我们以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我们的回应方式。我们所作出的回应包含了我们的成长和自由。”

17、埃里克森认为,人到晚年,如果我们相信自己的生活过得很有意义,那我们就会感到完满。如果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完满,即使死亡渐渐临近,我们也能比较容易去接受它。但如果对于过往我们还存有未释怀的遗憾,例如认为自己曾经做了一些失败的决定,或是错过一些重要的目标,那就会感到沮丧和无望,从而导致我们陷入绝望境地。

18、我觉得,瑞塔现在对麦伦的绝望与她过往体验过的绝望有关,因此即使她的生活中有各种好的转变,她也无法全心投入地享受。她自己习惯了从一个有缺陷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其结果就是,快乐对她来说反而是陌生的感觉。如果你习惯了被抛弃,如果你非常了解被别人辜负和拒绝是什么样的感觉,虽然这种感觉并不好,但至少不会有什么意外,因为你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你踏入了自己不熟悉的情感领域——对瑞塔来说,跟值得信任、既欣赏她又有趣的人在一起就是这种情况——她会觉得不安,感觉迷失了方向。就像突然之间一切都是陌生的,你丧失了熟悉的心灵地标,没有了参照物,你所熟悉的那些可预见性都消失了?;蛐碓吹氖澜绮⒉煌昝?,甚至根本就是很糟糕,但至少你知道自己最终能获得些什么——即使那是失望、混乱、孤立和自我批判。

19、对于快乐的非理性恐惧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幸??志逯ⅰ?。有幸福恐惧症的人就像一口不粘锅,任何快乐都无法在他们身上停留(但痛苦却可以,还粘得颇为牢固)。经历过创伤的人很容易期待再次遇到灾难,他们不会倾向于靠近生活中出现的好事,他们会变得过度警觉,总是等着厄运来临。对于瑞塔来说,好事不值得喜悦,因为痛苦会随之而来。

20、有时原谅是很微妙的,就像道歉一样。你向别人道歉,究竟是为了让你自己好过一些,还是为了让对方好过一些?你是真的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抱歉,还是其实觉得自己做的事完全在理,只不过是想通过道歉安抚那个认为你应该觉得抱歉的人?道歉究竟是为了谁?

心理治疗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强迫宽恕”。有时人们选择宽恕是为了摆脱一个创伤,他们需要通过原谅那个给他们带来伤害的人来走出创伤的阴影。可能有好心人跟他们说过,如果你不能宽恕那些罪人,你就无法放下自己心中的怒火。对某些人来说,宽恕就意味着豁然解脱——你不宽宥人们的恶行,但原谅了那个伤害你的人,这样你就可以跨过这道坎,继续你的生活了。

但人们常常迫于压力去原谅别人,到头来如果做不到还会认为是自己身上出了问题,认为自己不够开明,不够坚强,或缺乏慈悲之心。

所以我说,你可以心怀慈悲,但选择不宽恕。有很多方式可以让生活继续,但其中并不包括伪装自己的感觉。

21、我向瑞塔指出,痛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持续的抑郁也可以是一种逃避。她躲在痛苦砌成的屏障里可以很安全,不需要面对任何事情,也不需要和外面的世界有任何互动,这样她就能避免受到新的伤害。她可以用内心的批判来为自己开脱:我不需要做任何事,因为我本来就一事无成。她的痛苦还能带来另一个好处:如果她的孩子们希望她受到应得的折磨,那她就能以这样的方式活在孩子们的心里。就算他们想到她的时候都是负面的情绪,但至少还是有人会想到她,那她就还没完全被孩子忘却。

22、人本主义理想主义者卡尔.罗杰斯实践了他所谓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治疗,这种治疗的核心原则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他率先把来寻求治疗的人称为“来访者”而不是“病人”,这代表了他对治疗中另一方所抱的态度。罗杰斯认为,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积极、健康的关系,是评判治疗是否成功的必要标准,而不只是通往治愈的途径——这在二十世纪中期可谓是一个开创性的概念。

23、但无条件关注并不意味着治疗师一定要喜欢来访者。只是说治疗师应当保持热忱,不带偏见,最重要的是,要真心相信来访者在一个充满鼓励和接纳的环境中有能力获得成长。这种治疗理念给出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即使来访者所做的选择与治疗师的意见相左,他们的“决定权”也必须受到重视和尊重。

24、有时候来访者们外表看上去是某个样子,但这往往是因为他们以前遇到的一些人只看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这一面,他们以为我也和那些人一样,看不到他们外表下的其他样子,但其实我可以。尽管如此,我也总是发自内心地对我的来访者们抱有好感,因为我看到他们心灵上柔软的地方,他们的勇敢,还有他们的灵魂。

25、正如我不想拥有一段无意义的关系一样,我也不想写一本无意义的书——虽然现在我已经写完四分之三了。如果死亡和无意义都是“终极问题”,那就解释了为什么撰写这本我根本不在乎的书会让我如此痛不欲生了——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之前会拒绝去写那本能赚钱的育儿书了。虽然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出了状况,但或许我身体里的细胞已经意识到我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26、温德尔允许我去体会自己的感受,而且提醒我不要像大多数人一样,把没有什么感觉当作是感觉好些了。因为感觉总是会在哪儿,只是通过无意识的行为表现出来——它可能会表现为坐立不安,或是渴望有什么东西能出现,分散你的注意力;可能表现为丧失食欲,或是无法控制食欲;也可能会表现为性情急躁。但人们总是试图抑制自己的感受。如果我们不顾自己的感受,就像是行走在冰面上而不顾冰面下的暗涌,我们将无法得到安宁和快乐。


第四部分

尽管我们环游世界去发现美,但若不是怀揣着美的念想,我们将一无所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爱默生

1、危险的境遇一向都能让夏洛特感到兴奋——蹦极、跳伞、和鲨鱼一起潜水。所以当她向我诉说如何幻想当一个养蜂人的时候,我认为这背后的寓意简直太贴切了:养蜂人这个工作需要从头到脚穿上防蜂服,这样她就可以在保证自己不被蜇到的前提下控制这种本可能会伤害到她的生物。然后,最终她还能从它们身上收获一份甜蜜。我能想见这样一种对危险的掌控对夏洛特来说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从不曾体会过这样的感觉。

2、很多人以为来做心理治疗时要从过去发现一些什么,并把它们交代清楚,但其实治疗师工作的重点在于“当下”,要让人们意识到他们每天都在想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他们是不是很容易受伤?是不是觉得自己经常受到责备?他们是否回避眼神的交流?他们是否执着于看似并不严重的焦虑?我们洞见这些细节,把我们的见解与来访者分享,并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拔颐窃谛睦碇瘟浦兴龅木拖袷窃谧约业睦喊逑铝吠独骸K淙徽馐潜夭豢缮俚牧废?,但总有一天来访者还是得走出去,到真正的比赛中试试身手?!?/p>

3、我对夏洛特说:“你的生活正在发生许多积极的改变,而且这是你努力的结果。但同时,我觉得你还是无法亲近别人,这可能是你生活中的某些经历造成的,可能是你的父亲,也可能是那个你不想谈起的男生,或许谈论这些对你来说还是太痛苦了。你会认为如果你避而不谈,或许还能让自己相信事情会有转机。有的人期待心理治疗能帮助他们找到一种方法,让那些以前错待他们的人能听到他们的心声,然后那些人——大多是他们的爱人或亲戚——就会像接收到什么讯号一样,突然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发生的机会微乎其微。在某一个时刻,做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就意味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且意识到需要自己为自己做决定了。你必须挪到前面的驾驶座来,自己成为驾驶汽车的那位狗妈妈。

如果你继续进行心理治疗,或许你就不能抱有幻想,觉得还能改变自己的童年——但只有这么做,你才能去创造更好的成年生活?!?/p>

4、行为转变的阶段就是这样的,你不会一下子完全放下你所有的防御。相反,你要逐层逐层卸下防御,慢慢接近最柔软的核心,最终触及你的悲伤和羞愧。

5、我想到了朱莉,她以前总是说:“至少我的癌症没有复发。”健康的人有时也会说“至少我没得什么绝症”,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痛苦。而我一直要努力提醒自己:痛苦并没有高低等级之分——这也是我在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培训中学到的最重要的道理之一。人们所受的折磨不应该被拿来比较,因为痛苦并不是一场比赛。

夫妻之间常?;嵋磐庖坏?,而这往往会使他们更痛苦——你或许听过夫妻间这样的对话:“我已经照顾孩子一天了?!啊拔业墓ぷ鞅饶愕墓ぷ饕量?。”在这场痛苦的较量中,究竟谁赢了、谁输了呢?

然而痛苦就是痛苦。我自己也曾经向温德尔道歉,因为我局的自己只不过是经历了分手,又不是离婚,我为自己如此小题大做感到羞愧。但温德尔对我说,当我轻视自己的问题时,我是在评判自己,也是在评判其他那些遇到的问题在我看来不够痛苦的人。他提醒我,轻视问题是不会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唯一的方法只有接受痛苦,并想办法解决它。你无法改变你否认或轻视的东西,而且,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烦恼,背后必然藏着一些更深层的烦恼。

6、罗丝提出了著名的哀伤“五段论”: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这个模型最初描述的是罹患绝症的病人如何接受自己的死亡。几十年后,这个模型才被应用到更广义的悲伤场景中。当一个人的生命临近尾声的时候,他确实需要接受这个事实。但对于要继续面对生活的人来说,被迫接受一些现实或许会让他们感觉更糟——就好像“都已经这么久了,我应该让它翻篇了”。再说,爱与丧失,怎么可能有一个终点呢?即使有,我们会愿意走到那一步吗?深爱的代价就是会更深刻地感受到悲伤和痛苦——但这也是一种恩赐,是鲜活的生命才能拥有的恩赐。如果我们不能再体会到任何情感,那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将死而悲伤了。

考虑到这些问题,哀伤治疗大师沃登将哀伤的几个阶段替换成了“哀悼的四项任务”。在第四项任务里,目标是要把你的丧失融入生活中,与那个已经离世的人建立一种持续的联系,同时为自己找到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式。

但还是有很多人为了结束困境而寻求心理治疗。他们内心呼喊着“请帮助我脱离这种感受吧”,但他们最终会发现,你要把一种情绪调到静音状态,就必须把其他情绪也调到静音状态。你想要把痛苦调成静音?那你就不得不把快乐也调成静音。

7、我告诉约翰,有一个叫做“心理免疫系统”的东西。生理上的免疫系统会帮助你的身体在受到外界侵害时及时恢复,同样,你的大脑也会帮助你从心理打击中恢复过来。哈佛的研究员丹尼尔.吉尔伯特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挑战时——不论是遇到毁灭性的灾难,还是生活中的难题——都比自己预想中的要表现得好。人们以为自己不会再笑了,但他们还是会的。人们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了,但他们也还是会的。

8、在进行伴侣治疗的时候,治疗师常?;崽致垡胶兔孛苤涞那穑?b>隐私是每个人在一段健康的感情中都会需要的心理空间;而秘密则源自羞愧,常?;岣匆欢喂叵?。荣格把秘密称为“心灵毒药”。

9、我从温德尔那儿学到的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如何在治疗中既带入个人风格,又保持策略性。心理治疗师在实习期间都要学习如何按照书本上写的来进行临床治疗,就像弹钢琴要练习音阶一样,我们也要先掌握基本原理。但无论是弹钢琴还是心理治疗,一旦你掌握了基本功,就可以运用技巧进行自由发挥了。温德尔的做法让我了解到,如果经过深思熟虑,有意识地对原则进行变通,治疗将收获更多元化的成效。

10、我们都会利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对抗焦虑、挫折,或是某些我们无法接受的冲击,但最惊人的是,我们在运用这些防御机制的当下通常是无意识的。比如一个烟民感到胸闷气短,他会坚信这是因为天气太炎热,而不是因为吸烟——其实他是在运用“否认”这一防御机制。有的人也会用“合理化”的防御机制给自己找借口,让自己接受一些丢脸的事情,例如应聘失败后,他会说自己一开始就没有很想要那份工作。有时也会出现“反向形成”的情况,对于无法接受的情感或冲击会采取完全相反的途径来施放:比如一个人明明不喜欢自己的邻居,去特意要去跟她交朋友。

一些防御机制被认为是原始的,而另一些防御机制则是成熟的。“升华”就是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把潜在的有害冲动转化成不那么有害的表现,比如一个有暴力冲动的人选择去练拳击。

而“置换”——将情绪转移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对象身上——则是一种神经性的防御机制,它并不是原始的,也不是积极成熟的。一个人即使被老板骂了也不敢吼老板,因为怕被炒鱿鱼,于是他回家可能就会对着自己的狗大吼大叫。

11、当人们不再责怪自己的父母,而是为自己的生活负起全责的时候,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演变呢?温德尔把这称之为“换岗”。当人们年轻的时候,他们来做心理治疗往往是为了理解为什么父母的行为会和他们的期望有出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来做心理治疗的目的变成了想要搞清楚该如何面对现实。

12、当我们感到脆弱的时候,我们就像是生鸡蛋——如果摔到地上,蛋壳就破了,蛋黄和蛋白四处飞溅。但如果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富有弹性,那我们就会像是煮到全熟的鸡蛋——即使掉到地上受到震荡,也不会完全破裂,不会把周围搞得一塌糊涂。

13、“生活的本质是变化,而人类的本性是抗拒变化。”

14、我向温德尔讲述了一遍,我最大的恐惧就是让扎克成为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儿。而温德尔说,我有两个选择:我可以让扎克面对一个成天担心他会失去母亲的母亲,或者我可以通过自己不明朗的健康状况更明确地意识到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宝贵。

“哪个听上去没那么可怕?”他反问我。

温德尔说:“你越是愿意认识到自己的脆弱,就越不会害怕。”

15、这和我们年轻时看待生活的方式不同。年轻的时候,我们把生活看作是一种开端、一种过程和一些重要的人生抉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能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人生抉择,于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些过程更有意义。虽然时间如白驹过隙,我根本无法将它留住,但我还是从中体会到了一些真理:我的身体状况让我更明确了该把自己的重心放在那儿。现在我会时刻记得,无论爱与被爱,总免不了要面对失去,但知道有可能失去,和害怕失去是两回事。

16、一个来访者最初来做心理治疗时所讲述的人生故事,到她结束治疗离开时可能已经变成了另一个版本。在这过程中,最初的内容可能会经历编辑和删减,原本并未透露的内容最后也有可能会变成故事的主线。一些原本主要的角色最终可能变成配角,而原本的一些配角也可能一跃成为领衔主演。来访者自身在故事中的角色也可能会有所改变——从一个小角色变成主人公,从一名受害者变成英雄。

17、我们今天庆祝的不是瑞塔的肉体得以继续生存,而是她的心仍在不断获得新生——她敢于冒险,尝试从一个僵化的状态转变到一个开放的状态,从习惯性的自我鞭笞向自我接受的状态靠拢。但瑞塔的治疗仍将继续,因为旧习惯是很难改变的。痛苦的感觉会减轻,但不会消失。破裂的关系(她和她自己的关系、她和她孩子们的关系)都需要从感性上有意识地去进行和解,而新的关系也需要得到支持,在自我意识的推动下才能健康发展。

18、我告诉瑞塔,每个人的心都是肉长的——这句话我也对每一个害怕在亲密关系中受伤的人讲过。即使是在现实世界最完美的亲密关系中,你也难免会收到伤害,而且无论你有多么爱一个人,有时也还是难免会伤害到那个人,这并不是因为你想要伤害谁,而是因为我们都是人。你难免会伤害到你的伴侣、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们、你最亲密的朋友——而他们也会伤害到你——这都是因为你们选择了亲密的关系,而受伤是亲密关系中的附属条款。

但是,充满爱意的亲密关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有被修复的空间。治疗师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决裂和修复”。如果在你小时候,你的父母是会承认错误并为此承担责任的人,也教导你要敢于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那么当你长大以后,在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中遇到破裂的情况时,你也不会觉得那是什么天大的灾难。但如果,你童年时遇到的感情裂痕没有得到爱的修补,那你日后就需要通过一些磨练才能宽容地面对情感裂痕,让自己不再相信每一次破裂都预示着一段关系的终结,而是开始相信即使一段关系无法继续走下去了,裂痕还是可以愈合的。你可以自我疗愈和修复,然后再开始另一段关系,而新的关系也会充满新的“决裂和修复”。要让自己敞开心扉、放下心防,虽然这听上去并非万全之策,但如果你想要从一段亲密关系中有所收获,就绕不过这一关。

19、面对着瑞塔,我意识到,即使到了七十岁,你的心还是会像十七岁时一样脆弱,容易受伤,充满渴望和激情——这些因素都依然在对你产生巨大的影响。

20、我告诉过瑞塔,我见过许多亲密关系的崩塌,仅仅就是因为其中的一方害怕被抛弃,反而竭尽全力将对方推开。瑞塔现在也开始认识到,她自我摧残的行为会将她推向两难的局面:她自毁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缓解因害怕遭受遗弃而产生的焦虑),但同时又会制造另一个问题(让她的伴侣想要离开这段关系)。

21、我们大多数人的心中都会有个“他们”,即使并没有谁在观察我们的生活,我们总以为他们在看。而真正关注我们的人——那些真的能看透我们的人——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伪装的自己、那个我们表演出来的自己。

22、约翰在这次治疗中还对我说,我说的是对的,其实他是可以跟玛戈一起流泪的,泪水不会淹没他们俩,而是会把他们安全地送上岸。

23、我无法继续写那本“幸福之书”就是因为我并没有在探寻幸福。我在探寻意义,这才是能给我带来满足感的东西,当然有时也会带来幸福感。

24、《圣经》里有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说:“你得先放手去做,然后才能有所领悟?!?b>有时候就是这样,必须放胆一试,从行动中去体验,意义才会最终显现。摈弃自我限制的思维是一件事,让自己做事不那么束手束脚又是另一回事。这是从语言到行动的转化,这个过程赋予了我自由的力量,让我想要把自己的行动从治疗室带到生活中去。

25、我们帮助来访者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发问: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的出路在哪里?——以前他们可能都不曾意识到自己心中存在这些疑问。

26、有些东西,不经过几千个小时治疗经验的累积你是学不到的,那就是:我们都是在和别人的关系中成长的。每个人都需要听到另一个人的声音对他说“我相信你。我能在你身上看到连你自己都没看到的可能性。我能预见到一些变化即将发生。”在心理治疗中我们会说:“让我们来重新编写你的故事吧?!?/b>

27、我们生命中经历过的各种关系都不会真正结束——哪怕你永远都不会再见到对方。每一个你亲近过的人都会活在你的内心深处。过去的爱人、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不论他们是活着还是死了(不论这个“死”是象征意义还是字面上的意思)——有意或是无意间,他们都会唤起一些记忆,而且你常常能从他们身上看出自己是如何与自己、与别人相处的。有时你会在心里和他们交谈,有时他们会在梦里和你交谈。

(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0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0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1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75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7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4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7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8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7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1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