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醒来,窗外的路灯光从窗户斜射进来,我误以为天已亮,拿过床头柜上的手机,习惯地来到“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一期”——这个独特的网络班级。特别感谢李家成教授为我们搭建这个空中班级,我特别幸运地成为了第一批20个学员中的其中之一。虽然此时只是凌晨三点半,可我却毫无睡意!就像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比赛谁第一个到教室一样兴奋!在咱们的空中班级里,在新西兰访问交流的李教授还不忘转发着“寒假,你好!”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班主任研究》的读后感分享,不忘关注并关心一线教师的成长,他对学术研究的痴迷,对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赤子之心,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成长关怀备至的大爱之心真的无不令人心生敬意!董雪梅老师在《有一股力量在推动你往前走——读<中国班主任研究?序言>有感(第3稿)》中写道:“北方开春的时候,封冻的河面会因为忽然而来的春风,河冰开裂,然后冰面会在水势的裹挟下,一路簇拥着向前、向前、向前……这就是我这几天来最深切的感受?!闭夤善票牧α坷醋晕颐茄行薨嗟陌嘀魅巍罴页山淌冢醋哉飧霭嗉兜亩谎г钡淖跃踝栽傅某沙?,来自“乡村班主任工作发展与研究”微信群,来自“2018年寒假生活与期初生活研究”微信群,来自“第一届乡村班主任研究全国论坛”,来自已关注或正在关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每一位朋友……李教授说:“我们能走多远,能达到怎样的发展境界,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而实现的。”是的,冰已破,冰下的水势有多大(个人领导力、自我成长力),流向哪(自我发展方向),怎样流(用怎样的方式成长),是我们要而且必要思考的。2018年1月26日建班以来,学员们的积极阅读与成长互为力量,彼此推动,“彼此簇拥着一路向前向前……”
一、专业的引领,让班主任充满学术自信
在《中国班主任研究》一书中,对编者杨小微教授和李家成教授作了简介:
杨教授,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教育学基本原理研究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重点和重大课题多项,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学术月刊》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撰写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编本科及研究生教材10余种。研究成果多次获教育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分会副理事长、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李教授,教育学博士,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4)、全国“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2006年)、曾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008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13年)、上海市“浦江人才”(2014年)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学校综合变革。
从简介中,我们知道在研究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的不多的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中,杨教授和李教授就是中国数百万中小学班主任的福音。他们合编的《中国班主任研究》给了我们一线班主任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既让班主任们的工作有了明晰的研究方向,又让班主任通过学习,走上一条自我成长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发展之路,同时他们也在我们的空中班级适时点拨,让我们学会读书和思考,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学术自信。
二、自觉成长,让班主任充满研究自信
在序言第一段,两位教授写到了他们编写此书的缘由是因中国班主任实践化的“大众化”与研究上的“小众化”的巨大反差令人不解、发人深思!身为一线班主任,我们大多时候大多数人都感觉到班主任工作的烦琐与庸杂令我们常常身心俱疲、疲于应付,大多数人的班主任之路是艰辛而痛苦的!俗话说穷则思变,怎样才能化痛苦为幸福,变应付为追求,自我成长应该是一条有效的捷径!《中国班主任研究》就是要促成中国班主任研究的知识创生、积淀、传播和转化。我们一线班主任是研究理论的践行者与实施者,只有我们脚踏实地地醉心于我们的工作,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反思理论,我们所学的知识才会创生出新的知识,才会让已学知识积淀、传播和转化。
在我们第一期研修班里,每个人的成长是自觉的,每天都有人自愿分享个人的阅读心得,每天读他人作品、反思个人成长,李教授再适时点拨、鼓励、引领,从读不懂到一点点咀嚼、消化再到不读不快的研究性阅读,让一线班主任爱上读写、乐于挑战,充满研究自信。
三、研究的国际对话视角,让班主任充满国家自信
王怀玉老师在序言读后感中写道:《中国班主任研究》,“RESEARCH ON CHINESE BANZHUREN”,这里赫然出现“ BANZHUREN”,记得2015年5月的会议上,第一次听李教授介绍为了凸显“中国班主任”的独特性,他在英文写作和国际会议上均使用“BANZHUREN”这个语词表达,得到了国际友人的认可并得以沿用。当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创造这个词,在国际对话话语体系中即将承载的文化意蕴及现实意义。今天结合序言内容,对其所包涵着的“中国班主任之中国个性与世界贡献”多了些感性认识。
“BANZHUREN”一词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从2014年11月开始至2017年6月,“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已举办了六届,班主任研究领域不仅有一批专业的研究人员与有学术追求的中小学校长、班主任,与此同时,《教育科学研究》《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思想理论教育》《教育视界》《江苏教育》等期刊也在继续大力推动本领域的发展,不仅如此,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冰岛、瑞典、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相关学者,来自港澳台等地的研究人员,都开始进入到“中国班主任之中国个性与世界贡献”的对话之中。在当前积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班主任工作所具有的终身教育内涵、国际对话实力、学生发展价值,中国班主任作为传承中国教育传统的教育工作者,中国班主任研究者所投入建设的这个学术研究领域,都会获得新的学术生境与社会生态,也理所当然地会生长出新的形态。
《中国班主任研究》要传递的是对中国班主任研究的信心,要开发的是中国班主任实践与理论的一系列主题,要建设的是中国班主任研究的学术平台与对话空间,要创生的是中国班主任的新理论与新实践。
站在国际对话视角,中国班主任研究是充满国家自信的,也是中国特色的。
四、外在的学术研究,让班主任充满内在的实践自信
李老师在读后感中写道:特别是这第三次读,有了明确的“超越自我”的取向,尝试站在“你”的角度,而不是只有“我”的角度。这非常重要。叶斐妃老师和陈艳老师讨论到的当前班主任的现实困境,是“现实”,但以后也可以尝试用复杂性思维来看待现实,或者区分不一样的“现实”。也许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班主任那里,都是不一样的,那么,这说明了什么?还有之前蓝老师参与写的我们宁波的会议综述,有没有老师关注到那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那个会议的主题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或者建议大家读的“中国班主任研究”中的会议综述,大家也推敲一下,对于重新认识“现实”,有怎样的启发?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陈才英老师写道: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领域不应该被忽视,被轻视,被忽略,被瞧不起,而是应该被高度重视,严肃对待。从某种角度看,班主任的工作质量决定了学生发展的质量,班主任发展的品质和高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品质和高度,关系着国家未来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富强??上部珊氐氖?,前面提到的“巨大反差”在悄然变化着,“一批专业的研究人员和有学术追求的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在全心地和努力地投入其中”,举办论坛,举办国际会议,期刊推动,学者、研究员投入其中,国际对话……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类似的学术会议,2017年11月20-21日,在浙江省武义县举行的“首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暨优秀班集体经验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杂志社共几百名热心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的人员自动自发、自觉自愿参与大会,在高质量的论文集中,在精心准备的高密度的现场发言中,在现场互动对话以及茶歇期间的平等交流中,在会议的微信群的自由交流中,真切到感受研究群体的真诚与热切,追求与投入。由于申请撰写大会综述,受到李家成教授的全程指导,从会议前的筹办与协调,现场会议的紧凑召开,会议结束后的精心点拨,深切体会到大会发起人李家成教授可谓是“殚精竭虑”。我参与的只是其中一场会议,而李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却是马不停蹄,一场接着一场,不仅国内,足?;贡椴脊?,当我在电脑上敲下这些文字的此刻,李教授正在新西兰多个城市进行“中国班主任之中国个性与世界贡献”的对话中。
现在李家成教授发起了这个研究项目“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一期”,20名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求学和工作经历的中小学班主任,一起阅读“中国班主任研究”领域的文献,一起开展研究实践、一起开展学术性写作或表达,开展对话与交流,将会碰撞出多少智慧的思想火花啊。一而二,二而三,三生世界,期待更多的人一起来阅读,通过与作者的高品质对话,实现内容的综合融通,在阅读中回归情境和真实世界,回归研究,“为更美好的未来而读、写、听、说、做”。
以前,我像郑艳红老师说的,“很多时候带着任务读书”;像刘茜老师所说,在进行实用性地阅读;像张凯薇老师说的,以为自己主要是一名语文老师。从现在开始,期待自己像陈艳老师说的,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像唐玉佳老师所说,“致敬点灯人”,通过“被点化和点化他人”实现顿悟;像戴霞裴老师那样挑战有难度的事情,竭尽所能;像叶斐妃老师那样,在阅读中不断“震惊”;像孙青阁老师所说,不仅在阅读中“引发共鸣”,还要主动探究,乃至批判性地阅读;像何粤嫦老师所写的,读别人的书,思自己的路;像程露老师那样,坚持不懈,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突破,最终实现静静老师读后感中所写,胡适先生提出的“金字塔”型的既博又精的阅读。
蓝美琴老师写道:读完第一遍序言,我在心里问自己:中国有着数百万中小学班主任,我们对班主任的角色该怎样定位呢?
好的班主任有一些基本特点:首先是爱,爱这项工作,爱学生,没有爱的情感,不可能有好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第二,想方设法,努力改变班级和学生。但是在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专业挑战,单靠爱心的服务和无私的奉献,根本无法推动学校班级生活的重建的变革,更无法实现自身与学生共生成长的专业发展。
班主任要具备研究学生的能力、系统建构的能力、动态生成的能力、综合融通的能力、学习力等专业能力。班主任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者、是教师团队建设的领导者、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主体、是学校与社会合作的核心组织者,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
班主任该有的责任担当
当我再一遍读完《序言》,一些字眼在我眼前不断的放大:实践变革、理论研究、国际对话、有追求、有投入、终身教育内涵、国际对话实力、学生发展价值,这些字眼在我眼前不断地放大。作为一个一线的班主任,我在想。我们该有怎样的责任担当?
首先,要有自己的追求。?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学会处理希望与失望、自尊与自卑的矛盾。越是困惑,越要坚守;越是迷茫,越是不能放弃追求。只有坚守,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只有对职业理想的不懈追求,我们才能体验到收获的快乐。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教师,必然要点亮思想之灯,必须多阅读、多反思、重建,以此促进自身的不断成长。
其次,要有真实的投入。只有真实的投入,才能品尝到真实的味道,了解真实的现象。就拿假期研究这个事来说,有多少老师不理解啊。他们以为假期研究就是带着一群孩子东奔西走的热热闹闹的搞一些花架子。而只有我们投身其中的个体才知道这当中给学生、家长、教师自身带来的成长。班级日常工作的开展也是如此,你只有发自内心的自愿去做,你才会千方百计去想办法改变现状,才能带来真实的成长。
要让班主任群体散发出“中国个性的光芒”,需要我们每一个一线班主任从自身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创生教育的自信与勇气,在“研究性实践变革”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中国班主任需要在有追求中,实现自我超越,在成事中成人,成为一个有深度的、有创造力的、有自我发展自觉、有光明理想的人。
董雪梅老师写道:我把阅读中生发的问题罗列了出来,并试图在阅读中、工作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1、为什么会有实践“大众化”和研究“小众化”的巨大反差?
2、中国班主任的“中国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中国班主任研究会带来怎样的世界影响?
4、中国班主任研究的方向和愿景是什么?
5、中国班主任研究的框架体系有哪些?
实践“大众化”和研究“小众化”的巨大反差,是目前教育中存在的真问题。一线班主任有畏难情绪,他们疲于应对工作中的任务事、突发事,鲜有时间产生问题意识,潜下心来思考教育的问题、课题和科研。如今,要不是评职称、骨干考核等需要论文作为专业能力的评价依据,能主动“教、学、思、研”的老师少之又少??蒲谢购徒逃导涞墓叵得飨酝呀冢阊:脱跹芯恐渌坪醺糇乓徊闾烊坏钠琳?。如果不是李教授架起了高校和基层学校共语对话的桥梁,我至今仍会觉得高校,特别是硕士、博士、教授有理论性学术研究的使命,一线班主任能做好常规工作,有自己的实践思考和工作创新已经很好了。如今,“你好,寒假”“你好,暑假”和学期初生活的研究,填补了中小学假期生活的教育真空地带,也为李教授等教育研究者深入研究“第四教育世界”提供了接地气、聚人气的第一手资料。高校和基层学校联动、教授和教师联动、校内和校外联动,整个教育的空间被放大了,学生的假期生活不仅仅局限在家里或来回奔波的补课路上。
我看过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罚?015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莎娜皮普斯的报告。奥巴马说,他喜欢给年度教师们授予荣誉,因为这给他机会认识一些人——“他们经常给予很多,却并不总是得到很多回报。”他指出,“每一天,我身后的这些老师,他们给他们的学生他们的全部——他们的知识、他们的创造力、他们的集中注意力、他们的爱。他们为他们的孩子腾出空间、时间和精力。然后他们第二天早上起来,他们再全部做一遍这些工作?!?br>
奥巴马称赞莎娜皮普斯努力工作,以获得并保持学生的信任,帮助他们发现成长的新路——学术的和情绪的,以超越他们的现在,并实现他们的未来。他引用了莎娜皮普斯的话——“在某种意义上,我贩卖希望”,并说他爱这个方法。奥巴马说,莎娜皮普斯的学生渴望希望。奥巴马认为莎娜皮普斯的影响也超越了她的教室。
当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学校布置、班级落实的层面,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帮助,能够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如果我们的班主任群体都能思虑我们工作中的困惑,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心理需求,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将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静静老师写道:这次阅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之旅,以期开发新的阅读形态,生长新的思维方式,拓展新的对话空间……
戴霞裴老师写道:其实班主任是最薄弱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岗位,就像是兼职教师一样,主攻语文,顺便兼任了班主任工作。这个一“顺便”,其实教师自身心理以及学校层面,都是只停留在这个名号而已。都说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事无巨细。为何琐碎?我前几日拜读程露老师的读后感时,看到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消防员”,哪里着火了,到哪里灭火,每天如打地鼠般地工作着,仅有的耐心与精心消耗殆尽。对照自己,就是这般地彼于应对。因此,我们太需要专业的引领和系统的学习,去寻求一套科学的管理方式。而阅读,不管是案例也好,理论也好,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郑艳红老师写道:不管读者出于何种目的读书,真正地阅读发生在“对话”中。一本好书的作者,一定是比读者的学养要“高深”。作者与读者之间,出现“水准不同”不是坏事,读者感觉一本书读起来费劲也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如果因为这本书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之外,而不愿意思考作者的观点,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包括时间和精力,那么,对话不可能出现,理解能力也不可能提升。
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差异,也许是让一些读者退缩,或者成为不能读完整本书的原因之一。但是,我认为,缩短差异的过程,正是学习的过程。当读者认真地去思考作者的观点,明白作者的意思,以及为什么这么说,甚至在实践中落实落细。真正地阅读发生了。
但是,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人能够指导你来读书。如果指导者又是作者,我想,读书的过程也许并不会变得轻松,相反,可能会变得更加辛苦。因为,作者也许会不断引导你从粗浅了解走向深入理解,不断启发你的心智,让你缩短与作者之间的差距。这种阅读,可以称之为“辅助性的自发主动阅读”。读者,将在作者的帮助下自我发现,在主动地阅读、倾听过程中,快速地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何粤嫦老师写道: 我期盼在别人的文字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正如曾校长曾经对我说过,读别人的书,思自己的路,作者的观点,往往能引导读者去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将自身的阅读理解与作家的理解结合起来,作家的创作与其人生经验、生命经验相关,寻找这其中的关系,更有助于阅读。
? ? ? 在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一书,我希望通过读、思、? ? 议、写、拓的方式,让班主任工作梦想的阳光,照进我的教育现场,我的工作写实。跟我的阅读同伴说声,来吧,一起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孙青阁老师写道:我应该完善自己的阅读方法,既能共鸣思考,也能主动探究其他观点,哪怕是质疑。希望自己在李教授的引领下,在优秀班主任的影响下能够养成最科学的专业阅读方法,读出更多文字背后的东西。
林冬梅老师写道: 作为中国班主任,我们该怎样开发实践与理论的一系列相关主题呢?学习与对话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中提炼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设“中国班主任研究的学术平台与对话空间”的主体还会有谁呢?又会创生哪些建设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呢?所有的这些,我们都充满期待,也对“创生中国班主任的新理论与新实践”充满自信!
唐玉佳老师写道:勉励自己在本书的引领下早日加入点灯人的行列,也期待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早日促使班主任工作焕发新生态、新生命!
陈艳老师写道: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满足于现状的人,很多时候就算是有想法但还是怕麻烦,不愿去实施,骨子里流露着惰性。在这样的现状下,有这样的一个专门研究班主任工作的团队,有如此重视建设和培养中国班主任的李教授,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在前面引路,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内心也充满了斗志。一直以来我是一个很不喜欢去读理论书的人,也很少真正地读完一本书,更不用说去读透一本书了。很多时候在看书时也都会去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看。所以这一次的学习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一种成长。
蓝美琴老师写道: 班主任要具备研究学生的能力、系统建构的能力、动态生成的能力、综合融通的能力、学习力等专业能力。班主任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者、是教师团队建设的领导者、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主体、是学校与社会合作的核心组织者,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
叶斐妃老师写道:透过序言,我也对中国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总体的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国班主任工作所具有的终身教育内涵、国际对话实力、学生发展价值,中国班主任作为传承中国教育传统的教育工作者,中国班主任研究者所投入建设的这个学术研究领域,都会获得新的学术生境与社会生态,也理所当然地会生长出新的形态。
巩淑青老师写道:1. 关注对我目前的教育实践有用的地方,我的教育实践有体现这一理念吗?我关注到了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了吗?如果书中有一些例子,我会想,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我能借鉴这种思维方式吗?并思考我能有不一样的做法吗?如果我做可能会有怎样效果,预设是怎样的?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2. 关注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概念和理论,以此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3. 关注与我观点一致的说法,也关注与我观点不一致的说法。
张凯薇老师写道: 读完序言后,我很期待翻开《中国班主任研究》的第一页,我想此次读书,我会更注重去了解班主任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更注重去读19位优秀班主任老师的读后感,学习老师们的阅读方法,也学习老师们对班主任工作的实践。
程露老师写道: 在《中国班主任研究》的“序”中,我看到了此书的缘起——希望促成中国班主任研究的知识创生、积淀、传播和转化;看到了五次论坛的国际视野——期待中国班主任能有更广阔的视野来充盈自己的专业领域;看到了此书希望传递的内容——对中国班主任研究的信心,要开发的是中国班主任实践与理论的一系列相关主题,要建设的是中国班主任研究的学术平台与对话空间,要创生的是中国班主任的新理论与新实践;更看到了建设的愿景——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班主任工作所具有的终身教育内涵、国际对话实力、学生发展价值。在这样的“序”中,我更读到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渴望,渴望所有的教育者们都关注中国班主任的发展与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基础教育的有效改革。
读着大家的感悟,看着每个学员的成长,我也同大家一样,在读写中充满了班主任的实践自信。大家的成长与进步,实践与创生或者是就是编者期待的“本书出版所开拓出来的新的对话空间和发展趋势?!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